大学生初涉职场的十一种病毒
  • 浏览:1386 评论:0 人
  • 出场专家:曾任飞利浦等多家外企人力资源经理的业内人士汪大正,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北京中青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郭松,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周文霞,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卢林主任,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推荐部齐云志主任,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李国忠老师,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陈基和老师。
      ■病毒一:求职面试的虚假和浮躁
      面对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招聘会,大学生求职哪个不是场场不落,送简历如撒传单,可由于屡试不爽,莘莘学子感到择业艰难的烦恼。正所谓浮必显、躁必急,因此各类“毒素”也慢慢渗入了人才市场———假学历、假文凭、假证书以及装帧精美的虚假简历甚至徒具其表的各色人才“包装”。例如,某外资巧克力厂商的招聘会上,一名应聘女学生向面试经理特别提出自己从头到脚连眼睫毛都是咖啡色的。
      汪大正认为大学生在面试时是有“规”和“距”的。首先保持学生的本色是最重要的,清晰简洁地介绍自我,准确地回答问题,然后,坦诚自身的缺点而不是回避。其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美国青年在应聘几十次、投放了几百份简历都没有成功后,他写了一份全是缺点的个人简历寄给了一家大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但是没有想到他竟然得到了录用,人力资源总监的解释是他愿意接受一个敢于正视缺点的人,而不是想尽办法伪装的人。


    更多讯息请链接:http://news.800hr.com/shownews.p ... 07/1/0.html&cachetim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