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这样的标题?昨晚睡觉前一直在听歌,听那首《红豆生南国》舍不得摘下耳机,在困倦要命的催促下拖延到凌晨三点,才依依不舍与之告别。睡眠中,做了一个很长很长却仿佛发生在上个世纪的,已被遗忘的梦。梦中雨儿沥沥地下着,雨声诉说般地纠缠在我的耳畔。当我醒来,发现自己一觉睡过了漫长的夏季,醒在了这个开始清冷的雨季。
而后,困惑,迷惘来袭。
尽管我对雨季情有独钟,但这丝毫不妨碍类似这种——感到无助,却又不知道无助些什么的莫名的情愫。
——写些什么吧?
于是来到了论坛,这个和雨季一样显得冷清的地方。
倒是记得刚进论坛时候这里的火热,以及某位师姐一个星期发帖过千的丰功伟绩。到了现在,时过境迁,竟让人品啜出了几分萧条的味道来。
或许是私心所故,我却渐渐在此有了沉静的感受。
而如今微博微信泛滥,还有谁会守着这小小的一亩三分田地呢?
玩过一段时间的微博,那上面永远不缺乏话题,永远都是那么热火朝天,几乎每个人都那么迫切地表达什么——我在那里几番缄默,然后想,自己大概永远也不会适应这种喧嚣,这种永无宁静的吵吵嚷嚷。至于微信,它更是触犯了交流的底线,过于接近的距离让我感到异样和不适。我告诉别人说,我还不会玩微信。嗯,是永远不会。
现在,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这样?当周围的人问你在做什么,你回答说论坛。这种时候,是否会产生那么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感?因为知道别人不曾有过这样那样的经历,更是难以领会,所以有沟壑,这道沟壑把双方隔绝开来。你在里面,在这不大的交流平台里,淡然而近乎漠然地看着外面的人。
我曾尝试过,尝试把周围的人也拉进论坛这个圈子里,大概是无疾而终了。缤纷的现实已经给了我们太多的选择,爆炸的信息已经使人心疲力竭,每个人都有习惯的小屋,徒然以强求了。
或许,只是因为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孤独,亦向往孤独之感,才会选择在此驻守。
此时,外面雨水未歇,恍然有一种错觉。世界只由两部分组成,无边无际的雨,以及被雨包围着的我。试想,当我发出这篇文章,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仿佛在清冷的雨中,静静感受着雨的默默凝视,心怀默契,无需言语,已然意会。
村上春树说过,写作最重要的是距离,作者和笔下的文字之间的距离,以及文字和它传达出来的意思的距离。当我知道,我在在此写下的文字有人阅读——稍微熟悉的或者尚未谋面的人,而非太过亲昵的亲友。这样,我就能够享受倾诉的乐趣,而无需承担倾诉的不安。
大概不小心又说了点题外话——可能只有我个人认为这并非题外话。
关于我和论坛,好久之前就想写些什么,但不知道写些什么。
早晨在这样的雨季中醒来,清冷,萧条,可又让人觉得静谧。于是忽然觉得,在这样的时候,其实是最适合写有关论坛的文字了。
可是,写下的大概也只能是这样莫名其妙的文字——唯一能表达我的几分眷恋之意的地方,大概就是为此对字数篇幅的强求吧?
临近文末,稍微解答一下标题吧。
当困惑迷惘来袭,你会选择什么呢?
——我会祈祷下雨,正如我会再一次在论坛写下如此文字,而后等待。
幸而我应该是恋旧的人,所以我会一直等待。
通过手机
看後,不知不覺間有了微斯人,吾誰與歸之歎,這或許是一種無人理解的落寞吧。不過,文字所構築的文學圈子,本來就是留待眾人評說,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嬉笑怒罵,其實也是悉隨尊便的。自己感到快樂就行了。即使我早已覺得這裡所謂的文學版不知不覺中變得越來越不文了。。。
2# Dicky
进论坛以来,一直看到你所写的诗词,而不敢回复评价。仅有的一次,却是羞愧自知。
就像是我站在墙外,看着墙内我未曾到达之处那片陌生的风景,大概只需静静凝视就可以了吧?
正如我一直所说的,因为默契,无需言语,已然意会。
itolfjdgv
2015/12/10 23:48:54
6# BabyMoney001
这就所谓的情可动天
motorlx
2015/12/12 0:55:04
我覺得微博微信什麽的還好
一般只跟遠距離的人聊天
近的幹嘛還用聊天工具
即使每天上微薄聊微信聊QQ
但依然會來這裡看看,灌灌水,這已經成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