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清晰地记得发生在高中年代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因为一些事情的缘故,愤怒,孤独,苦闷的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我一边深陷那些糟糕而难以理解的事情中难以平静,一边忧伤地嘲笑注定不凡的自己居然因为那些琐屑零碎而难以自拔。接着,我摸到了枕边的一本小说,于是带着那本书躲进了宿舍的厕所。那时迫近冬季,昏黄而寒冷的狭小空间里浸透着冷漠的气息。我用冰冷僵硬的手指一页一页去翻动那本小说,沉浸在那种舒缓的抽丝剥茧般的对一位作家的过往的探寻中,沉浸在时至今日我依然难以读懂的诡怪离奇的英国十九世纪叙事史诗中……最终合上书本的时候,夜色中已有几缕曦光,我闭上了估计已经布满血丝的眼睛,任由泪水滑过脸颊。
我死过去,又重新活过来。
那大概是我读过的最晦涩难懂的一本书,它叫《隐之书》,最初我仅仅是被那漆黑得发亮的封面所吸引,然后看到书名,书名中带了一个“书”字。它已经在那里躺了那么久,却看起来那么地新,有多人曾把它从书架上取下,看上几眼,然后放回去呢?很久很久之后的此时此刻,我依然没想清楚为何最终借走了那本书,或许是隐隐之中的宿命感使然吧?
《隐之书》,书中所讲的依然是和书有关的故事。而我在此时写下这篇文章之前,也刚刚合上一本和书有关的书《风之影》。
在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之前,我就已经知道这个故事对我来说将会是多么地熟悉。这不仅仅是因为我看过有几分相似的《隐之书》,也不仅仅是因为我曾了解过它的开头——一个书店老板的儿子和一本被遗忘的书的故事,也不仅仅是因为我看过了萨丰写的同一个系列“遗忘书之墓”的另外两本《天使游戏》和《天空的囚徒》。更重要的,大概是因为那种和一本书心意相通的默契吧。为何会喜欢一本书,重点不在那本书会有多么优秀,而是因为在阅读它的时候你重新发现了你自己。这种感觉,我在阅读另外两本的时候曾实现过,而这一次想必不会使我失望对吧。
这一点,但凡爱书之人,都能理解。
正如此时此刻,在如此冷寂的夜晚中,困意重重的我依然难以平息阅读完一本倾慕已久的书的兴奋,而迫不及待显得恬不知耻地要为此写下三言两语。这种兴奋大概已经持续了整整两天了。两天前,我在收上来的作业中发现了有人写它,之后只要一想到这件事,就难以按捺自己的喜悦——你知道吗,有人写《风之影》,萨丰的《风之影》诶,啊,你不知道吗?最终,在别人难以理解的神情中悻悻住嘴,却还会依然不时神经质地笑起来。这很奇怪对吧?我分明没有看过这本书,可是在另一方面,我又对它如此喜欢,大概可以称之为一种迷信对吧。于是为了使这种迷信显得更加科学一些,借着这个契机,我专程去借来了这本早已向往多时的书。夜里,不顾宿舍对床的抗议,终于在台灯下读完了它。于是,现在,我已经在此写下的文字和即将写下的文字都是为了一个有关于书的故事的阔别重逢和一见如故,仅此而已。
有的时候,我几乎在怀疑,我一直在等待的就是那一刻。为此我去认真地领受了这份工作,等待着那一本又一本书滑过我的视线,有时是和老友重逢的惊喜和回味,但更多的时候是初次相见的新奇和跃跃欲试。
不知我的幸运于你们而言是否是一种不幸,这种事关学分的大事偏偏摊上这么一个偏执的,以喜好取舍的,神经质的,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而偏偏这家伙在现实中又是如此令人哀伤地感到难以沟通,关于这一点,便连我都不免为你们默哀起来。
默哀归默哀,我依然会带着这样自以为是的自信。
稍微在标题上做了点花样,正如《风之影》既是书又是“书中之书”,“与书相关的故事”既是主观中的这个故事,又是所提到的书。
不过,文中的“你们”之中,有谁会看到一个痴傻之人某日某夜深夜的呓语呢?
不欲期待,但凭缘分吧。不管如何,彼此之间,这与书相关的故事还是没有写完的。
倘若以后有机会的话,我倒是还想说说那关于书的故事。从《风之影》到《天使游戏》,都是书中的故事和书中之书的故事的双重映射,但后者更令人目眩迷离,书中故事的主人公在写一本书,书中之书的故事的主人公也在写一本书……
很喜欢你对待文字的态度,几乎不会在论坛看别人写的东西,但是你的文章,会很惬意地从第一字看到最后一个。
3# 文东文西
或许有经过翻译而偏离的原味的原因,
但总是会有些共通的东西的,
倘若有兴趣,可以试试读日本的小说,从语言文字上来讲,会很有亲切感的
qq4262492
2015/12/6 6:26:50
4# maplea2012
多谢你的夸奖了。
话虽如此,还是得谦虚而惭愧一下的。
对文字太过执着的人,容易走火入魔.嗯.我想说文字是一种能力,天赋勿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