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几乎每一次语文教材改革都会把鲁迅先生推到风口浪尖。“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声音不绝于耳。删删改改,他的文章离我们越来越远。
从中学便开始接触到鲁迅先生的文章,那时候我对他的照片比其文章更感兴趣,当然也不会尊敬地称其为先生。他的文章永远是重点考察对象,老师在台上讲得激情四射,我们却在纠结于文章里那些明显的但老师却不指出的错别字,还有类似于“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这样的怪异表达。他被过度神化了,所以在听到有个男生说“时间就像乳沟,挤一挤还是有的”时,每个人都笑得很解气。
大一时,偶然在图书馆借了他编撰的《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因为这两本书,从此谈起他时总是不自觉地加上一个尊称——“先生”。他的杂文固然是成就最大的,但显然以我的智力不能完全理解里面蕴含的伟大思想,所以一直对他无感。但我想看过这两本书的人都必然不得不为他钻研学术的精神而折服。在他之前没有人专门研究这个专题,所以一切资料都得自己搜集。书里涵盖了大量的史料和批注,他在学术问题上态度的严谨可见一斑。他有着那么多光荣的称号,但最适合他的还是学者吧。
讲现代文学史的老师说鲁迅先生死后被政治所利用了,我想说他死得很合时宜。也许还是有无数人反感他的文章,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今日,便是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八周年纪念日了,愿先生在天上安好。
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当时说的时候,是因为强调枣树在作者心中的重要性
laner1318
2014/8/9 19:22:20
現代中國最需要的就是魯迅先生這種敢於說真話的作家................
huanglei88
2014/8/10 20:52:04
感动...
对LZ那种对鲁迅先生的朴实的爱感到十分的感动...
至今,还是被他的那些关于劣根性的文字而深深鞭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