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论坛心情日记 → 可爱的洪水猛兽、可爱的韩寒、可贵的公民意识
查看完整版本:可爱的洪水猛兽、可爱的韩寒、可贵的公民意识
2014/7/30 13:45:10
——读《可爱的洪水猛兽》


      此文献给我可爱的祖国。

      这个少年,前所未有地引起了这个国家如此之多的困惑、思考与争论。
                                                                                                                                                                  ——题记

        成功的作家?成功的赛车手?成功的博客写手?在给这位80后的领军人物下定义的时候,人们大多都会感到困惑。诚然,这个十年前哼着“七门红灯高高挂,照亮我的前程”而选择自动退学的少年,被成年人当成一个笑话,并当成教育孩子的最佳反面教材。十年后,这个中国教育体制的叛逃者,却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杀出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最近的新闻是,韩寒成为是美国 《时代》周刊2010年 “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的候选人,而且在200名候选人中名列前茅。这是自韩寒在被评为亚洲周刊2009年年度风云人物以来第二次获得类似的肯定。

        消息传来,举国喧哗。反对、争议的声音不绝于耳。

        为什么是他?不解的人们问道。他们不知道这个偶尔因为几句“不入主流”的话而见诸报端、出版几本“有误导青少年嫌疑”的书的退学少年,到底蕴含着多大的魔力。

        这么说吧,2009年,他27岁,他做了以下这些事:写了78篇博客(部落格、网志),零六年至今累积浏览量三亿七千多万次,是全球点击总量最高的博客;他出版了创作生涯的第六部长篇小说《他的国》,第九、第十本文集《草》和《可爱的洪水猛兽》,他2000年出版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三重门》仍在加印,至今销量二百零三点七万册,是中国近二十年来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他创办的杂志《独唱团》已经付印,身为主编的他希望带来“文艺复兴”的理想;12月20日,结束了全国汽车拉力赛邵武站的比赛后,他赢得了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N组2009年度总冠军,也成为中国职业赛车史上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此前,他代表中国队出战世界车王争霸赛(ROC),为中国赢得ROC征战史的第一分。

        博主、作家、职业车手、主编,这四个身份为这个80后的上海青年增添了数不清的传奇元素。他甚至还面容英俊,嗓音温厚,具备了一个偶像明星的基本素质,无论签名售书还是赛车出场都会引起女粉丝的尖叫……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选择他成为年度人物的理由。


        我也曾惊讶于韩寒如此之大的影响力,然而谜底在这本《可爱的洪水猛兽》被我找到。

        这是一本杂文集,继《杂的文》之后韩寒2008-2009最新博客文的精选。申奥火炬传递、地震、家乐福、奥运会,一系列事件都在这里传出了他的声音。他这是中国这种媒体包围的特殊国情下的一种清醒、独立的声音——他力排众议,劝告他的读者不要去家乐福****,“这不是真正的爱国”,他质疑北川灾区不当使用救灾款,讽刺国家出台的电动车新政策是断了穷人的活路,洞若观火,身段老辣,令人刮目相看。

      喜欢他的人们称其为“一个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一个时代的象征。”、“假以时日,他就是第二个鲁迅。”。对“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角色,韩寒并不显得很有兴趣,他说自己“只是在由着性子去做,是作为一个公民对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平淡无奇的一句话,却真诚、率真、自足。的确,“公民韩寒”是我见过最有见地的称号。他不是被很多媒体曾经妖魔化的“洪水猛兽”,他只是一名公民而已。在一个娱乐至死金钱至上的消费国度,在一个肉眼看不见苦难的和谐盛世,他落落大方、不识抬举,放弃深入体制、进入权贵的一切素质和机会,真心实意做自己——诚如他少年拒绝复旦的邀请,成名后拒绝作协邀请和奥巴马邀请一样,这种态度一以贯之,从未因成长、名利或者外界环境有所改变。作为个体,他活得真实、自由、可爱。“可爱的洪水猛兽”,堪称他完美的自我实现。

        可贵的公民意识,可贵的公民精神啊!


        韩寒的争议,在于他说得太多、骂得太狠,而且偏偏都说中了这个社会的痛处。他太敏感,这种对痛觉的敏感来自他那未受教育破坏的生命原始的力量,他信任这种生命带给他的这种权利,并且,他运用了这项权利。而在教育、知识文化和人的本性的交换之中,大多数人都是失败的。所以,我们渐渐学会了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触动我们根本利益的、不公平的,我们没有说,他站出来说了,反而成为众矢之的,人就这么个德性。

        至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为何会给你给我给他这样的普通民众产生如此之多的痛觉,有专家会跳出来条条框框、引经据典地解释,比如社会仍然处于快速转型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全都发生着深刻地变化啦;社会变革给社会心理上带来巨大冲击,人们一时接受不过来啦;处于这种环境中的人们大多工作紧张而忙碌,生活压力很大,所以有些不满、发些牢骚很正常啦,等等等等。然后,堂而皇之地得出结论:“你们要相信党,相信政府...”

        问题是,我们何尝没相信过它们,但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吗?

        不错,我们的国家依然强大,而且越来越强大。但国家强大不是万应灵药。现在就一方面是经济总量在不断增长;但另一方面,社会溃烂的势头仍难遏制,矛盾重重。我们习惯了上传下达一个声音,所以我们渐渐抛弃理性,忘却思考。面对不断变化的政策和制度,我们无所适从,难以招架。


        所以韩寒在中国的影响力才最重要。这是因为,我们不仅需要国家的强大,我们还需要——甚至更需要——公民社会。而韩寒则是公民标本。这也是他能入选《时代》最重要的原因。

        但也有人不服气:韩寒有什么了不起?深刻不如鲁迅,智慧不如胡适,高尚不如德兰修女,壮烈不如林昭、张志新。的确,相比于中外先贤,韩寒太普通了,普通得跟我们每个人几乎一模一样。但这才是韩寒最有力量的地方,他越是普通,他就越有普遍性,就越是可以推广。他具备的很多元素,的确都平常,的确我们都具备。说到底他无非比我们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公民的气质,那就是率性,那就是真实。

        正是率性而真实的公民气质,使韩寒能够自由言说,说出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痛感。这痛感犹如盐,不需太多,就那么一点点,他的境界就跟我们迥然不同了。他自由地言说,爱他所爱,恨他所恨,但是有代价吗?有不能承受之重吗?没有。这说明无奈无论怎样深重,也没到我们想象的程度,自己吓自己是愚蠢的。通俗点讲,韩寒如此不和谐,尚且没有被封杀,这点我们应有起码的一点信心。(对韩寒的容忍,让我看到了这个国家与社会的进步与希望)

        一个人的原始本性是:有了痛感就会喊出来。韩寒说出他的痛感,但他无须浸淫在悲苦之中,无须那么愁云惨淡。病往往都是憋出来的,韩寒不憋,韩寒不委屈自己,他说出来了,说出来他就得救了,他就有尊严了,他就健康了。就可以作为一个正常人,享受他的尊严,享受他的健康,享受他的正常的生活了。

        诚如韩寒所说,我们只是站在这个舞台上被灯光照着的小人物。我只是希望我们每一个舞台上的人,甚至能有当年建造这个剧场的人,争取把四面的高墙和灯泡都慢慢拆除,当阳光洒进来的时候,那种光明,将再也没有人能摁灭。

        这正是公民社会的旨趣所在。它不是要对抗什么,不是要反叛什么,不是要颠覆什么。它不过是一个一个人的自我救治,不过是一个一个社会细胞的自我修复。不是外科切除,而是精确改良,微观演进,用新生命的生长遏制社会的溃烂。这之于我们可能是最现实也最可行的选择。


      在中国,公民意识的培育需要经历长期的艰难甚至痛苦的历程。然而,我们的痛,喊出来就可以了。就像“XXX,你妈喊你回家吃饭”那么简单。

      所以,在你还知道自己委屈、不满、痛的时候,请珍惜你的痛感,珍惜你喊痛的权利。


        我们不知最终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们在按规矩,先感谢国家之后,应该让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国家知道,在CCTV满眼都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繁荣之景,在歌舞升平太平盛世社会一片和谐,在国家办完奥运办亚运,办完亚运办世博,在世界赚足面子的背后,有着怎样一群吃了地沟油顶着,做了房奴撑着,被某****(此处已被和谐)的人民公仆****(踩我的小强,拆我的民房,弄我的小芳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填入)之后却仍然对国家政府抱着最基本的信任,只渴望社会让他们少一点生活压力,庇护他们,罩着他们,让他们有点尊严,淳朴温良容易满足的可爱子民啊!!!

2014/7/30 18:59:02
此文献给与我肚子无缘的半盘鸡扒饭。


        一个上午的奋笔疾书(因为老师下达了只收手写体不收打印体的邪恶命令),终于完成了令人反胃的“毛.邓.三”三千字论文作业,如释重负。下午在图书馆泡空调,观韩少白桦之嘴仗,数萨特波伏娃之私闻迭事,再看某意识流小说时已由昏昏欲睡到沉沉睡去,晚餐吃斋,肚严重不满,抗议。

        夜逢小J,其人其貌不扬,却酷爱美食,比起硕硕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提议去商中某“至尊汉堡”连锁店吃其招牌菜鸳鸯酥(加扒)鸡扒饭作宵夜,因不想今晚肚皮再度起哄闹事,故欣然前往。

        眼花缭乱之际,小J已用俩人各11大洋打了两份鸡扒饭,连鸡块摆放位置都一样,果真鸳鸯。小J还没吃晚餐,见此美食,大喜,摆出架势刀叉并用准备大开杀戒,一时间全无君子风度。我为小J饕餮之徒的贪婪嘴脸感到惭愧,引用孟子老人家的名言:“食色,性也。”欲探究小J其人之食性根源及贪婪本质,再得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结论加以讽刺之。不想小J振振有词:“兄弟错矣!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才疏学浅,愧为中文系学子。”问为何,其故弄玄虚,“汝可知孔老夫子亦有一名言乎?”不解,问其详,答曰:“夫子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尔后问余何解,余哂之,曰:“简单甚矣,就是说:“人有两个最基本的欲望,除了男女关系,就是饮食了。”

        小J又称,此话已被女作家苏青修改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问我可知其意,曰懂。小J终于点明主题:“此话反之亦然,就是说美食、美女皆我等帅哥的最爱啊!”余哭笑不得,小J精通数理,其逻辑之奇妙可见一斑。

        正用餐之际,小J不顾时机地提出上W.C,说完已不见踪影。剩余一个百无聊赖地大啃鸡块,忽然腰间手机响起,原是一旧时同学,正好闲聊,里面太吵,移步出去,晚风拂面,多年不见,言谈犹欢,甚爽。

        说完回去,正见小J从厕所出来,甚为默契。回到座位,惊觉两饭已不翼而飞,小J面露疑惑,忙问左邻右舍,旁人称一位大妈以为我俩已用餐完毕,故通通清走。见此惨况,观小J脸色,已是多云转雷阵雨,神情委屈愤怒压抑仿佛走在街上被人暴揍一顿,或因出言不逊被人问候了自家的女性亲人。

        余本慈悲,于心不忍,问小J是否该再要一份,小J摇头,称无胃口。此言过矣,余观其平时乃餐桌虎狼战将,而今日刚吃完两三口就匆匆离开,岂真无胃口乎?肯定内有蹊跷,余不便明说,自顾自要了一碗牛肉面,填饱委屈的肚子。

        小J开始还故装心不在焉,等余三口下肚复露贪婪之神色,嚷又有胃口,被余批反复无常。小J不顾这些,转身离开,片刻又端来一鸳鸯酥鸡扒饭。几口下肚,若有所思,自言自语抛出一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问其为何有此奇特之言,小J曰:“虽同为鸳鸯酥鸡扒饭,然此鸡扒饭已不同彼鸡扒饭。同理,此时之我已非彼时之我,此时之钱包非彼时之钱包(又少了11大洋),每思至此,惜钱包之萎缩,感口中之无味,悔莫大矣!”又是一痛心疾首状。


        饭后与小J散步于珠江边,清风徐来,月色皎洁,波光粼粼。余问小J:“汝可曾听苏轼名作‘前赤壁赋’乎?”“有闻。”“当年苏子与客伐舟游与赤壁之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今我等虽无如此雅兴,毕竟相逢之机会难得啊!可值得为一盘饭坏了心情乎?”小J称是。余又道:“苏子有云:‘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其说的是水逝月缺,可见天地万物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难以作摸、预测,不亦似你我的鸡扒饭乎?后面苏子从不变一面看来,则万物与自己的生命皆无穷无尽,又为何要羡慕没得到的身外之物呢?”小J感叹曰:“此言极是!”余兴致来也,继续曰:“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可见我俩可不必拘泥于世俗之物,而尽享造物主之无尽美景啊!”

        小J大喜,不觉逛至北亭,痛饮二瓶百威,醉返宿舍。

Powered by UNCUID V2.2 © 2019-2025
Processed in 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