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在淮河一带,有一个国家,名叫祚。祚,是一个弹丸小国,小到即使是在战国时期,将军帷幄中,都不屑于攻取此国。祚国的国君,叫做滕,祖上姓李,曾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赐封地在淮河一带,户一万。
祚国有人,姓秦名申,其貌甚丑,短小身材,是一个读书人,尝周游列国十数载,饱读四书五经,却是一个性情古怪的人。一日,他妻子因病去世,他不但没有悲伤痛心,反而仰天大笑,道:“夫人走得可安乐,不用被世俗事困扰,哈哈哈…….”乡人都怪他疯癫,不懂礼节。
祚,有一个很古怪的风俗,这里的男穿方头鞋,女性穿圆头鞋,世世代代如此,虽然没有纳入法令,但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有点像道德这东西。
有一天,申到集市买鞋。申脚小,又见圆头鞋穿的好看,于是问价于卖鞋人。
买鞋人大骂道:“至古以来,男穿方头,女穿圆头,这是祖先定下来的,现在你一堂堂男儿竟想买圆头鞋,一定是来捣乱的。”不待秦申解释,他早已招来数名面目狰狞,虎背熊腰的打手,二话不说,就把秦申打得个口青面肿,头破血流,左脚也被打断了。
此时,巡捕的官兵见到集市有骚乱,立即赶来。十数名官兵个个手执长矛,腰系短刀,将秦申和数名大手围得个水泄不通。为首一名,貌似捕头,身穿厚甲,甚是威武,手上却拿着一捆竹简,又似判官。判官对着这群闹事者大骂道:“你们这帮浑球,狗娘养的,平白没事,打什么架。”
商人不敢再作恶,但是理直气壮地踏前一步,指着秦申道:“军爷不知,这厮竟然想买圆头鞋,这还不是在捣乱吗?小的为了维护祖先的尊严和礼节,于是找人教训教训他,好让他记住记住。”一边说,一边从袖间拿出数锭银两,偷偷地递给判官。
判官正色道:“嗯?你这不是贿赂我吗?是犯法的。”
商人道:“不敢不敢,这丁点银两算不上什么,只是小的想请几位官爷喝喝酒罢了,嘿嘿……”
判官推了几下,口中一直说不要不要,当酒钱放进腰间时,便大叫道:“我已经知道事情原委了,来人!把地上这厮扣押,关进大牢!”说完,向秦申左脚狠狠地一脚踢去。
此时,秦申一直趴在地上,商人对判官说的,他都听得清清楚楚,只是有口难言啊,嘴巴被打肿了,只能咿呀咿呀地呻吟着。但是,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没有错的。为什么男儿不能穿圆头鞋,不依照风俗习惯,难道就是错的,就是犯法的?
祚国国小,案牍并不多,一切大小案件都是交由国君滕公处理。但是,由于滕公年过五十,仍然好近女色,往往荒淫数天,才审理事务一日。恰好秦申被捉的前天,滕公刚处理完了一桩鸡毛蒜皮的小事,又投入了美人怀抱。于是,秦申白白地在狱中多待了数天。幸好,申命大,不但无因为各种不合逻辑,莫名其妙的原因,突然死,淤青也散了,只是左脚断了没处理好,走路一拐一拐的。
数天之后,滕公终于想去玩玩审案,上上朝了,于是传唤百官上早朝。祚国的官员都是推举出来的,有点像举孝廉。不过,当官前的品行还值得人们称道的,当了官之后,受了国君的影响,大都沦落了,加上国君一直不太理会国家的事务,因此更加放肆。
这次的早朝,照例不谈什么人民生活国家前途命运,和未来的战略方向,只是讨论一下最近的奇闻轶事,哪间客栈的饭菜更好,哪家的女儿出落的漂亮。当听到有个男人要买圆头鞋时,滕公十分好奇,于是派人押了秦申上来。秦申跪在地上,知道滕公不是什么贤明的君王,于是不向滕公行君民之礼,反倒怒目圆瞪,盯着滕公。
滕公,第一眼见到秦申,觉得此人容貌丑陋,身材短小,走路一拐一拐的,现在又竟敢直视自己,十分嫌恶。于是拿起右边的惊堂木大力地砸在桌上,故作疑问地道:“堂下何人,所犯何事。”
右边一位大官向前作了一揖,道:“此人乃秦申,是一个读书人,师承神木子。数日前,枉顾祖先遗风,欲购圆头鞋,有违伦理纲常,因此将他收监狱中。”说完,又退会百官之列。
滕公又用惊堂木大力拍了一下桌子,佯怒道:“大胆刁民,祚国国土虽小,但是得来不易。你不但不尊敬先祖,竟然还敢违背祖先遗风,你可知罪?”滕公觉得自己说的短短两句太精彩了,得意地整了整衣服,神气地“哼”了一声。
秦申依然怒目,道:“我没罪!大王,草民尝问韩信背水一战以破赵军,诸葛亮空城弹琴已退十五万魏国精兵,不按兵家之道行军,却皆取得胜利。何也?皆以奇制胜也。如今,草民不穿方头,反倒穿圆头,何也?我的脚小啊,穿方头走路不便,不能利索地办事。况且这规定已是几百年前的事了,现在根本不适合,为何我不能穿方头,一定要与众人同穿一类啊?”
刚才那位大官又作了一揖,上前道:“臣熟读四书五经,上古兵书也曾涉猎,未曾听过信、亮何许人也,何况申所言皆与本案无关。请大王明鉴,不要听信秦申一派胡言,以致三纲五常不得宣扬!”此时,其余百官都唯唯诺诺,附和着,一致认为大官所言甚是。
滕公点头称是,道:“那爱卿,你认为怎么判?”
“依臣认为,应当行膑刑和劓刑,以儆效尤!”
申听到膑刑和劓刑,立即站了起来,指着那大臣的鼻子,大骂道:“放肆!竟敢私自修改祖上律令。根据祚国律令第二章第五条,只有犯了欺君犯上,淫人妻儿者,才可以判以此刑。根据祚国律令第五章地二条,私自篡改祚国法令者,一律赐以劓刑和膑刑!你身为朝廷命官,身居要职,竟然不懂本国律例,该当何罪?!”
那大臣顿时满面通红,羞愧得很,连忙向滕公深深鞠了一躬,叫道:“大王英明,大王英明。”其余百官面面相觑,都低着头窃窃私语。
滕公道:“退下,刚才的打赏全取消。”原来滕公怕自己审理案件时,无语以对,于是与众官有个约定:凡是在办案时,站出来给意见,说话的,都赏以一句一百两。
左边上首一位大臣出列,深深一揖,道:“臣素闻申公狂妄疯癫,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适才秦申竟敢直视陛下,现在又以犯人身份指责朝廷命官,目中无人,毫无法纪,又乱伦理纲常,祖先遗风,陛下明察秋毫,为了祚国百姓,请杀了这个始作俑者。”
滕公暗道:“秦申为人真是可恶,刚才又言语中伤我的臣子,不好好治他的罪,不能解心头之恨。”但是,滕公一直沉迷于女色,不曾阅读过自己国家的法律,一时又不知道如何判决,听左边那大臣如是说,对秦申亦下了杀心,况且他还要赶着与爱妃嬉戏了。于是喝道:“秦申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应当取其人头,悬于城门之上三天,以示警戒。”众百官都连忙点头称是,“大王英明,大王英明”地附和着。
秦申虽是狂妄,但是面临生死,心中一凛,顾不得狂士之名了,于是上前道:“请问大王,草民所犯是祚国法例哪章哪条?”
滕公一时无言以对,支支吾吾地说:“犯下了第...总之是犯下了杀头之罪。”
秦申仍然不服,道:“陛下...”
滕公一挥手,示意叫他住口,大喝道:“来人,拖下去,斩了!”说完,心情舒畅,犹如放下心头之石,立即跑回后宫,好于佳人缠绵。
秦申此时已经万念俱灰,想不到,自己一直以狂傲为豪,结果自己竟然会死在狂傲上。于是仰天长啸:“把我的人头挂在城墙上,我要看着祚国的灭亡!”
这就是秦申买鞋的故事了。
huangtaizi
2014/6/22 21:22:13
2# 迷失森林
现在的社会何尝不是这样。不随波逐流的,就当成是错的,更有甚者,深陷囹圄;敢说真话的,又被封杀。只有奉承一些什么局长领导,才有好日子过,偏偏领导们又不是什么好东西,上梁不正下梁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