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个人观点,不喜勿入
我国地大物博,长期以来可考文献甚多,至今的未解之谜亦甚多。
研究古书,别有洞天。
且待GustaF慢慢说来,
在先秦时代,人们创造了一种与现代动物分类学截然不同的分类法,将动物分成飞禽、走兽、虫、鱼四大类,粗糙而易辨。何谓之禽?何谓之兽?《尔雅。释鸟》曰:“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兽又有“在野自生为兽,人家养之为畜”之说。《尔雅。释兽》共释有兽类6千种,并将其分作四类,多为现代常见的鹿、獐、狼、兔、狸、狐、熊、狮……等,
其中却有现今称之为国宝的大熊猫,不过称为“貘,白豹。”载述兽类多的先秦古籍(也有可能为俩汉时期)当属《山海经》
如:南山经卷一:
1。 狌々:兽,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食之善走
2。 鹿蜀:兽,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佩之宜子孙
3。 旋龟:兽,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
4。 鲑:鱼,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
5。 类:兽,其状如狸而有髦,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
其中许多生物诸如九头鸟(湖北地区九头鸟传说广为流传),九尾狐之类玄之又玄,然而“孟级”即雪豹,“白豹”即熊猫,这些已是证实,有些物种都是直到近代仍然了解不多的。可是古书却略有记载。
而其它文书以有记载“山东东兖州捕获巨象,毛发黑长!奇异!改元神象元年!”见北朝史北齐书-----或许这是孑然的猛犸
千祁不要小觑古人的智慧。何况古时与今日自然状况相差深远,对自然的大幅度破坏也是在近2000年内完成的。在周代的我国北方曾经黄河不黄,气候温暖。孔子当初躲避于鲁国,非但有政治原因,亦有生物原因--为了躲避野牛迁徙!---这就像是现在非洲的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角马迁徙,说明我国当时华北地区就像是非洲稀树草原一样的环境!
而河南的简称“豫”则鲜明的表现了当时黄河流域的大象。(现在我国只有西双版纳才有)
战国时“三千犀甲”和汉朝使用犀牛作战,说明了我国的犀牛的数量(然而现在我国犀牛已经灭绝)
至于韩愈则记载了潮州的鳄鱼-----显然不是长江流域的扬子鳄,而是从东南亚沿暖流北上的东南亚湾鳄(早已从我国灭绝)
这说明了我国昔日野生动物的繁华多样!
其中2000年的发展又有多少隐秘生物呢?
好似我国镇守门口的石狮,古人以“狻猊”为狮,然而我国现在绝无狮子,那么狻猊为何物呢?
也许那就是我国西域传说中的“黑狮”吧,传说在可可西里山区仍有人目击大猫,这个就无从考证了。
现在我对于神农架中广为流传的1种动物产生了浓厚兴趣。或许可以用古书来考证!
神农架据传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在此搭架采药、疗民疾矢的地方。他在此“架木为梯,以助攀援”,“架木为屋,以避风雨”,最后“架木为坛,跨鹤升天”。
这里躲过了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或许有许多冰期的残孽的物种等待我们的发掘。也许他们有一天会像熊猫一样真相大白。
我最感兴趣的是俗名为“驴头狼”(驴头虫)的怪兽。
驴头狼在湖北--重庆地区广为流传,现在却日趋少闻。据当地人反映,这种怪兽叫声像驴;性情凶残、狡猾;行走如飞,步幅达1米;肉食,在找不到食物时就伤害牲畜,甚至吃人。 据传说,它可以吃掉老虎。
关于这种动物,长着马科的高大身体特征,却有狼的面孔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