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mady
2012/12/19 13:40:25
救灾工作体现了行政的独立人格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与之相适应,行政管理体制也在不断调整。这种调整不但表现在制度层面上,而且在行政系统的运作理念和治国思想层面上表现得更为深刻。汶川地震发生以来,在组织抗震救灾的工作中,我国政府主体在其中的人格表现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在开展行政管理活动的时候的一种自我角色意识。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政府正确定位了自身的角色,表现出了独特的道德行为特征。在震灾发生当天,温总理即飞赴灾害现场指导工作,连续五天五夜几乎走遍每个受灾地区,胡主席则随后深入灾区一线指导。在赈灾工作中,这种国家元首及行政首长的及时反应和超负荷的工作量无形当中就成为行政系统,特别是参与赈灾的工作人员的一种强有力的示范和榜样。在大灾面前,行政系统没有绝对的自身利益,行政人员可以将人类共通的美德和人性关爱内化为高尚的行政人格,并在行动的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再认识。
这次全国范围内的赈灾工作,是我国行政管理系统人格模式转变的一个缩影,也是这种转变的具体体现。行政人格模式中的工具人格是随着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深刻改造自然和崇拜理性而逐渐出现的,科学技术的理性追求是这种模式的基础。在这种人格模式下,利益、效率和程序等成为社会行为的最高原则,这样就牺牲了人的追求和人格成长。相对于工具人格,独立人格则是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和服务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完整的人格意识、独立的行为能力和自由的社会关系第是独立人格的三个要素。
从以上两种行政人格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具有工具人格的行政管理体制推崇对工作的数学量化计算,膜拜理科或工科人才。这种情况在我国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延续,尤其在“两弹一星”和大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自然科学及其人才成为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主导因素,许多中高层领导干部都具有理工科的学历。而随着市场的开放,经济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多元化,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很多东西似乎并不能通过量化的计算去解决,而更多地需要人的主观判断。于是,当一些社会问题出现的时候,很多公共管理的、经济管理的、心理辅导的专家被请到了各大媒体的演播室。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这次抗震救灾,当灾难发生之时,客观上已经容不得太多时间对震级、财物的损失、人员的调度进行计算了,至于对劫后重生的人的感情的损失更是如此。此时行政首长和具有支配权的领导人员,其价值判断却成为极其重要的因素。他们的人格意识、价值导向和采取的行动对整个行政系统中的可投入救灾的人员个体具有明显的感化作用,从而把这种独立人格赋于整个行政系统当中。一旦这种独立人格发生作用,又会影响到行政系统外的其它社会主体对救灾工作的态度。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这次救灾工作是政府独立人格的体现,救灾行动的及时无别国可比,媒体公开度空前地高,各种资源充分调度、人文关怀突出,史无前例的全国默哀……这些通过媒体的传播极大地感化了社会各界,世界亦为之赞叹!这正是我国行政系统的一种内在规定性,是独立人格的体现,它使行政系统与社会生活统一了起来,与社会的需要和发展统一了起来。
(作者: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专业 魏博林)
hslwsry
2012/12/20 14:56:23
GOOD
换回复了,怎么不是以前的“保持关注”???
zhaona
2012/12/21 21:23:03
换回复了,怎么不是以前的“保持关注”???
这个不用保持关注了吧
我不是随便保持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