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论坛活动招聘 → 转发:产品面试的那点事儿(互联网产品方向必看),非常非常详细的分享!
查看完整版本:转发:产品面试的那点事儿(互联网产品方向必看),非常非常详细的分享!
2013/12/7 10:56:26

产品面试的那点事儿(互联网必看)
分享自:这一步校园招聘网站论坛 www.zheyibu.com
一些废话:
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其实在国内火起来也没多少年,而且目前基本只适用于互联网企业,许多人对此了解甚少(一个实例,在听说我去做了这个后,女朋友的一个朋友悄悄地问,是不是销售?)。
这一行人员基本有两个来源:
从一开始就从事这个职位的;
其他职位转过来的。
对于后者我是没什么发言权,所以就聊一下校招时应聘产品类职位(我一直不好意思称之为产品经理)的全线过程。本文过滤掉许多细节,只讲一下我自己面试过的各个公司的经历。至于面经、offer细节就不在此多说了。
我觉得面试是一个自我重新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与这个职位间的蛛丝马迹,也可以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更重要的,可以了解自己是否那么渴望。至少对产品岗位而言,你的渴望程度会在后面的面试过程中感染着你与你的面试官。另一件有意思的过程是,如果能进入到比较靠后的面试环节,你会接触到一些产品总监或联合创始人之类的面试官,所以说不准就能跟偶像打个照面。
另一些废话:
你是否真的想从事这个职业?
可能有无数理由促使你投递了这个职位,在此按下不表。但针对如今各大互联网招聘文案及媒体造势,还是要列一些实际数据给大家,因为当你读那些招聘文案时,你总会陷入如下一段错觉:
专业不限?
要求好像我都符合?
读起来好像他们非常希望我去拯救?
而事实是,根据我亲身经历的非官方数据来看,腾讯今年在成都地区产品类(不包括游戏策划)招了大约8个,而进入笔试的有577个;阿里产品经理(不包括运营)说是要全国招50个,但从实际来看,不算实习生的话远远到不了这个数字;百度今年招的多了一点,但官网上放出的指标各类(包括商业策略、多语言)加起来也就几十个;至于其他的,一位暑假在大众点评实习的朋友说留下来的没几个,网易官网的指标(不包括游戏)大概20个,美团想要招30个,新浪成都分部只招1个,欢聚时代(YY语音)计划30-40个……
所以,悲伤的结论是,大批大批的参与者都在这场应聘中做了分母,而且因为许多公司发Offer时间较晚,加上一二线的几家经常会同时间进行,最终导致了一些大牛占据了大部分的机会。
所以,在决定投身于此之前,希望自己问下自己,我是否足够渴望,以及我是否为此付出应有的努力?
正文:
既然看到了这里,不妨假设前面的问题对你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那我们就看一下不同公司的应聘过程吧。再一次,这一切都是以我个人的经历为参考,无法代表整体,也无法预测下一次。
腾讯:
腾讯的简历相对比较容易通过,笔试通过率也较高。顺利的话后面有一次群面,三次单面。我个人加上实习生总共经历过三次腾讯的应聘,最好的一次跪在了最后一面。
BAT中腾讯是最看重产品的(马化腾先生本身就是名人堂级别的PM),从网上收集的结果及我个人相关的经历来看,腾讯在招产品的时候并没有对专业做太多偏好——有一定计算机背景的自然好,但也只是加分项。事实上,拿到腾讯产品offer的同学专业五花八门,从电影到经管,从自动化到计算机。
我个人参加过的三次腾讯应聘都是IEG事业群的招聘组,可以说是我面试的最自然最舒服的经历之一。可能是公司的气质所致,腾讯的产品专业面面试官都很和蔼,很少会像其他公司为你设定压力,也几乎不会否定你的一些观点(但是最后HR面例外)。我非常喜欢实习面试时的面试官,除了一般的关于互联网产品的认知外,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聊了喜欢看的书,摄影用的器材,做过的比较“疯狂”的事儿……结束前,我介绍了曾经自己做的调查,而他推荐了最近在看的书。
腾讯的所有环节中,最容易被淘汰的是靠人品的群面,因为参加人数太多,通常一组(10—12人)只会留下1、2个。两轮专业面试内容比较宽泛,更关注你对产品的理解以及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度;不仅要能指出现有一些产品的问题,还要能够提出修改方案;不仅要有想法,而且要有持续不断的想法。有一个问题我印象比较深,面试官忽然让我把自己所有的新产品的想法倾倒出来,不考虑现在是否可以实现,而在我说的过程中他自己点了根烟走到窗前边看风景边听。我觉得这冷不丁的问题很有意思,它能考察你平时究竟有多少想法,是否足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而这个过程是很难在一两天准备起来的。
腾讯的HR面经常会刷人,我和我的诸多小伙伴都曾跪在这个环节,有的技术大牛在这里跪过两次。但无论怎样,腾讯的几次面试过程加深了我对这个公司的好感,毕竟找工作一部分意义上是在找以后工作的伙伴,兴趣相投再好不过。
接下来还有:
阿里巴巴
百度
网易(互联网方向)
去哪儿
兰亭集势
聚美优品
奇虎360
欢聚时代(YY语音)
新浪微博
美团
详细内容请看:产品面试的那点事儿(互联网产品方向必看)http://bbs.zheyibu.com/upload_files/showtopic-152.aspx
至此,基本结束了我的求职阶段。不知道我是否有资格为大家提些建议,正如你所看到的,我经历的失败要多于成功。但无论怎样,在跌倒谷底的时候,我还琢磨着要用什么优雅的姿势站起来。
如果您也即将打算以应届生的身份进入这个行业,也许可以旁听下我的几个观点:
1.早准备。如果可以,尽量去参加互联网公司的相关职位实习,即便不是高大上的BAT,丰富的经历可以帮助你有更多的认识,而不仅是停留在我每天都会读36氪、虎嗅之类的科技博客这个层面上。
2.如果没有实习,那就自己(或者与小伙伴一起)开发一件感兴趣的东西吧。
3.大量的阅读与学会一些基本的编程。
4.保持好奇心与自信心。
5.坚持。
分享自:这一步校园招聘网站论坛
www.zheyibu.com
Powered by UNCUID V2.2 © 2019-2025
Processed in 00.14 second(s)